蝸桿--斜齒輪嚙合中心距計算方法
在汽車行業(yè)中,常常使用小模數(shù)蝸桿和斜齒輪傳遞空間運動和較小扭矩,所用的斜齒輪基本上為塑料齒輪。在設(shè)計過程中,為了保證蝸桿和斜齒輪的強度和使用壽命,往往對蝸桿齒厚進行減薄(增厚)或斜齒輪進行變位,這就需要對蝸桿-斜齒輪嚙合中心距進行計算。本文介紹一種簡單方便的計算蝸桿-斜齒輪嚙合中心距的方法,供大家參考。
計算方法
標(biāo)準(zhǔn)蝸桿和標(biāo)準(zhǔn)斜齒輪嚙合中心距的計算方法
為了便于計算,蝸桿和斜齒輪均使用法向模數(shù)。對于蝸桿的齒部參數(shù),我們必須對其進行轉(zhuǎn)化,引進當(dāng)量齒數(shù)Zv,其計算如下:
Zv = k/tgλ (1)式中:k 表示蝸桿頭數(shù),λ 表示導(dǎo)程角。
這樣,蝸桿-斜齒輪的中心距A 就按下式計算
A = 0.5* mn *(Z1+Zv)/COSλ (2)式中:Z1 表示斜齒輪齒數(shù),
mn 表示蝸桿法向模數(shù)。
蝸桿減薄(增厚)和斜齒輪變位時嚙合中心距的計算方法
首先我們根據(jù)公式3,計算出蝸桿的變位系數(shù)。然后根據(jù)斜齒輪角度變位公式4 計算蝸桿-斜齒輪的嚙合中心距。
Sfn =0.5*π*mn + 2*ξw*tgαn* mn (3)
A = (0.5*mn *(Z1+Zv)/COSλ)*COS(αt)/ COS(αt’) (4)
αt = arctg(tgαn/cosλ) (5)
invαt’ = 2*tg(αt)* ξ/( Z1+Zv)+invαt (6)
式中:Sfn 表示蝸桿實際法向齒厚
mn 表示蝸桿法向模數(shù)
ξw 表示蝸桿變位系數(shù)
αn 表示蝸桿的法向壓力角
αt’ 表示端面嚙合角
αt 表示斜齒輪的端面壓力角
ξ 表示總變位系數(shù)(端面)
計算實例
下面以我公司為某汽車公司設(shè)計的蝸桿-斜齒輪副為例,進行詳細(xì)計算:
蝸桿參數(shù)mn=0.6,k=2,14.5°,λ=15.5°
法向分度圓齒厚:
-0.02
0.9427
-0.04
斜齒輪參數(shù): mn=0.6,z1=44,14.5°,β=15.5°,ξ=+0.314。
嚙合中心距0.635 英寸(16.129mm)
根據(jù)式(1)計算蝸桿的當(dāng)量齒數(shù)
Zv = k/tgλ=2/tg15.5°=7.21176
根據(jù)式(2)可知,蝸桿齒厚沒有減薄。
根據(jù)式(5)計算斜齒輪的端面壓力角
αt = arctg(tgαn/cosλ)= arctg(tg14.5°/cos15.5°) = 15.0229°
根據(jù)式(6)計算αt’
αt’ = 17.2847222
根據(jù)式(4)計算蝸桿-斜齒輪的嚙合中心距
A = (0.5*mn *(Z1+Zv)/COSλ)*COS(αt)/
COS(αt’)
= (0.5*0.6*(7.21181+44)/ COS15.5°)
* COS15.0229°/ COS17.2847222°
= 16.1265
使用此計算方法計算的中心距和用戶給出的中心距僅相差0.0025mm,這個差值與在計算過程中,小數(shù)點后的保留位數(shù)以及計算漸開線函數(shù)(查表)有關(guān)。
使用我們這種方法時需要注意,我們在設(shè)計蝸桿-斜齒輪傳動時,首先是計算無隙嚙合時的中心距,然后通過減薄蝸桿和斜齒輪的齒厚,保證蝸桿-斜齒輪的側(cè)隙。以上結(jié)論可以通過繪制三維圖,在蝸桿和斜齒輪無隙嚙合的情況下,測量蝸桿-斜齒輪的中心距的方法進行驗證。實踐證明,采用這種方式計算蝸桿-斜齒輪嚙合中心距是可行的。
Tag:

